English

印第安文化的衰落

1998-04-30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西北印第安人与外界的交往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也最终导致了自身文化的毁灭。

廉价的“进步”

商品流通的第一个牺牲品,是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既然为欧洲商人收集毛皮更加有利可图,谁还愿意花上半年的时间去雕刻一只仪式用的独木舟呢?原先的权威,勇武的猎手在部落里也不像以前那样受人尊重了。尤其当白人的永久性商站建立以后,很多印第安人看到了一条谋生的捷径,纷纷迁居过去,依赖白人商业贸易为生。他们很快聚集了财富,形成社会中新的等级。但他们并不能马上进入白人的主流社会,只能在社会的底层漂浮。

性乱、酒精和病毒

西北印第安人居住地空气清新、水土纯净,大海和森林像巨大的天然过滤器。印第安人的体内,自然也不存在对西方工业城市病毒的先天免疫能力。

按照印第安人的道德观念,人们一般不把女子婚前或婚外的性行为当做不光彩的事情。商业活动开始以后,不少氏族里的男性家长,曾整船整船地将自己的女人和部落里其他的女性送往商埠和欧洲人集中的伐木场,通过对白人的卖淫获得巨利。由于她们经常是母女两代同时参与这类活动,一家人往往全部受到疾病的感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印第安妇女的怀孕能力大受影响,人口减少。

这里的印第安人自古以来就没有饮用酒精的习惯,他们体内不具备分解酒精的能力。很多人只要喝上一口,便一两个星期人事不省。欧洲商人发现了酒精在商业活动中的妙用——将对方灌醉后频频大占便宜。酒精就像毒品,给印第安几代人以持续的打击。

1862年5月,一艘商船在维多利亚港靠岸,天花立刻在岸上印第安人的夏季渔猎区里传染得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惊慌失措,纷纷跳上独木舟,向北部自己传统的村落转移,这使疾病向北部更迅速地大规模传播。随后,这一带陆续又出现了几次大的病疫暴发,使印第安人人口剧减,村庄荒芜。

“文化革命”的代价

1867年,美国政府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从俄国人手中购得阿拉斯加。紧随欧美商人,基督教的传教士和西方的政治体制也陆续联手上岸。他们利用人们劫后余生的心理和接种疫苗所显示出来的奇异功能,宣传上帝对异教的惩罚。不少地方行政长官和传教士将本地的图腾文化视为和基督教神学相对立的异端,而有计划地加以摧毁。西北印第安人的重要政治和社会活动——著名的“帕特拉支”曾被加拿大政府下令封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儿童在学校讲英语,长大后在白人经营的政府和私人企业中做事。

当年的部落领袖和著名武士的后代,不用说没听过自己家族显赫的历史,甚至常常连一句自己的母语也说不出。所谓印第安人中的“美国化”或“麦当劳化”的新一代,就是这样产生的。

应该说,西北印第安人的物质生活,在很多方面比过去有了本质性的改善,然而他们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对自己文化传统和民族的背离。

如今,西北印第安人的艺术在美国倒是十分走红。博物馆轮流展出印第安人的文物;印第安艺术家承接政府和大公司的项目进而成为巨富;每一处新的印第安遗址的发现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电视台不时播放以印第安生活为内容的电视剧。但是,这种“印第安热”现象并非吉兆——活着的生命无需装饰,一旦走进博物馆,就意味着它在生活中已走向死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